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返回上一页

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教育使者录【十三】每一次遇见都是最好——于群
作者:于群 时间:2022-10-13

心路心语:每一次遇见都是最美好的安排,要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个当下。

 

​每一次遇见都是最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出自李叔同的《晚晴集》,意思是只要信念一直在,就一定会有被回应的那一天。能参与母校东盟项目,成为泰国合艾德教树强学校一名华文网课教师,仿佛也是冥冥中的安排。2013年本科毕业之时,被母校推荐去了泰国成为了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之后连续在泰国任教6年,缘分就是这样,走着走着又回到了梦想最先开始的地方,仿佛画上了一个圆。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泰国合艾德教树强学校,作为泰国南部知名华校之一,该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华文教育,是国侨办“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这一年多因受疫情影响,一直未有中国老师参与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该校与我校达成合作,我与其他三位老师一起成为了该校华文网课教师。2021年9月6日正式开始上课,现已进入第二学期。我除了担任该校网课项目管理教师外,还负责四个年级的综合课和口语课教学以及全校的HSK五级辅导工作,学生全部为泰国籍。泰国学生的特点是乐观活泼、特别有礼貌、尊敬老师、动手能力强、文艺特长突出。我的学生们也都具备这些特点,同时,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以初二年级来说,有的学生已经达到了HSK五级水平,而有的还是零起点,这跟初中属于选修班有很大关系,加上是上网课,将本来是两个班的学生合二为一,进一步拉大了学生的差距,这个客观情况也为后面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因为是居家网课,学生的上课环境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有的不方便开摄像头,有的不方便开麦克风,有的是网络条件不允许,这些都是网络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我这段时间主要使用的是问答法、游戏法、全身反应法等教学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每次课都会跟每位学生至少进行一次会话练习,选取的是日常的话题,师问生答、生问师答或生问生答。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进学生对汉字以及语法的理解,我会注重对汉字以及语法结构的分析,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此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具体情况,也会偶尔在班上给学生唱中文歌。 

 

(学生作业)

    我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看到了中文更多有意思的方面,看到了更多中文与泰文的异同之处,对中文本体背后的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想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投入更多的思考。于我而言,这段时间也成长了很多,《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次教学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水平差别太大,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兼顾所有学生水平高的学生一般而言学习兴趣也更高,更会配合老师,老师也更会注意到这些学生,如此一来,那些中文水平低的学生会更加边缘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提出了他能回答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最重要的是,让水平较低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只有看到自己能学好的可能性,才会认真对待。这个过程说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难,需要一遍一遍地鼓励和引导学生,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点,当然了,这些也是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做的,我也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做得更好。

(网课合影)

    接下来想说说我对网课的思考。线上教学本就是近些年来的趋势,新冠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也正是因为突发性,这个世界并没有做好进入线上教学时代的准备,至少大部分国家还没准备好。首先,我们的语言课还做不到小班教学,即使是线下课程也是如此。按理来说,网课更应该小班,可实际情况却相反,因为不受教室容量的影响,网课的学生数反而更多了,甚至翻倍了。其次,因为社会经济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在家并不具备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第三,我们教学界在线上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也远远不够。前两点是受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的,作为老师的我们无法改变,第三点却不一样,只要有心,我相信每位老师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且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只要愿意花时间,也一定能做出好的教学资源,至少能满足自己的教学,或者更乐观一点地说,可以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课堂的贡献。我想第三点正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让你准备好了才做,时代既然来了,我们就要全力以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推动东盟项目和华文教育事业,希望项目越办越好!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