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湖南,2012 年高考,因为误了填志愿的时间,截止时间前几分钟,我“草率”地提交了志愿申请。喜欢海,好,那就去三亚吧。所以,我以超出批次录取线分数线40 多分的成绩,来到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没想到的是,至那以后,我的命运会跟这所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

大学时光
依稀记得入学时飞机在海面上飞行时难以抑制的兴奋,以及落地之后空气中似乎扑面而来的都是湿咸的气息。我选了对外汉语专业,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直到后来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才深刻领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能伴随终生的。感谢我的老师们!我也更深刻地领会到学生的一句“老师”不只是一个称呼,也不只是社会赋予的一种角色。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感受到了“老师”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毕业合影
听说你的气息里会藏着你到过的地方、读过的书,这四年的时光,足以把这种气息刻进我的生命。无论将来身在何方,心里总有一处是为这个地方保留。刻在心里的是石碑上“明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是执笔奋斗过的图书馆,是食堂一楼那一碗热腾腾的伊面,是总等不到座位的三路公交车……甚至停水停电爬十一楼的台风天也变得可爱起来。多年以后,这些都成了生命中最深切的怀念。
暂别
匆匆四年,时光就如指缝间的沙粒一样,留都留不住,偷偷地溜走了。带着大学四年学过的专业知识,我踏上了新的征程——正是大学四年如一日的“磨刀”,终于“不误砍柴工”,我成功通过汉办派出,一晃就是近五年。抱着不忘初心的美好希冀,我来到了柬埔寨这片热土。四年的海岛生活早已为我的这趟旅程投下一片凉荫——相似的“热”情似火的气候。初来乍到,异国他乡,生活并没有带来突兀的不适或沁人心脾的惊喜,更多的是在慢慢了解、体会、拥抱这个国家的过程中发现的醇厚的温暖与感动,应了那句“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我想,这正是柬埔寨迷人的地方。感谢我任教的学校,它不只是给了我专业知识施展的平台,更让我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工作与生活中的感动、难忘、感激与幸运。感动的是懂事的学生给了我付出的欣慰,难忘的是与可爱的同事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感激的是父亲般的校长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温暖与关怀,还有上级会馆领导对老师们的悉心照顾。因此,幸运的是,我从未有过背井离乡的感觉。

与娃娃们

出队活动、学生家聚餐、参加学生婚礼
在教学中,我找到了心之所向的东西,并在为之不断努力。我想,是大学时埋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并开始茁壮成长了。大学给了我灯塔与方向,我开始在这条航道上扬帆远航。无论是教学还是举办的各种活动,我都乐在其中:中学、专修华文、史地、作文教学,以及课堂外的 HSK 六级培训、柬埔寨本土师资培训、汉语桥培训与领队、“大使杯” 作文比赛培训以及学校知识竞赛主持等等。因为热爱,便能全身心投入,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世界华人作文大赛二等奖、汉语桥柬埔寨赛区一等奖、二等奖指导老师,全球赛柬埔寨区领队,柬埔寨“大使杯”作文赛二等奖指导老师……教学上,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好好设计一堂课,积极组织课堂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更好地生活所需的一些品质,从而成长为一个个优秀的人。

带队机场迎接习近平主席与总理府前迎接李克强总理
我的学生们大多礼貌、谦虚、可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会突然跑过来一脸担忧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回中国?其中有说要骑十几公里自行车来接我去他家吃火锅的学生。他们会特别在乎老师的评语,包括那些调皮捣蛋学习不好的学生,会看到老师的鼓励红着脸来谢谢我。也有临走前一两个月就开始有一个接一个的同事不断跑过来问,什么时候走?回去有什么打算?还会不会回来?什么时间有空一块聚聚?回去之后一定要保持联系。平时看起来不苟言笑的同事也会说,会想你的……所有的这些,都是平凡的惊喜与感动,都柔软了我的内心,点亮了我的生活。

吴哥之旅

世界中学生汉语桥比赛现场
同时,我也不忘停下脚步想想,正是大学时专业的选择为我定下了梦想的起跑线,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为我铺上了这条跑道,之后才有了当今施展的平台与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才有了这些收获,才会找到所热爱的东西,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因此我庆幸,并对我的母校感念在心。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重逢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在柬埔寨第四年,也就是 2019 年的时候,我有幸成为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东盟项目的外派教师及管理教师。时隔多年,这是多么奇妙的缘分!
当听到母校郭老师一行要来柬埔寨的时候,凌晨一两点在机场等待的我竟毫无睡意,有的只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内心。毕业多年后,又跟阔别几年,只能在梦里回到的地方——我与母校建立了联系,因此倍加珍惜,随即为热海大组织了两次全校宣讲,宣讲过后很多学生听说是我的母校,兴奋地跑过来了解,询问怎么申请去留学,他们说:“老师读书的地方,我也想去”。听到这话,我随即红了眼。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场疫情的肆虐,让很多事情被耽误了。但是,事在人为。我帮两位学生成功进行了申请并拿到了奖学金,之后又帮她们准备各项琐碎复杂的入学材料,使其顺利入了学。

“娘家”来人了——母校到访的第一批老师与任教学校领导们
第二年,我们迎来了第一批增派的老师。我顶着巨大的压力,冲破重重阻碍,包括前期各种准备工作,疫情期间繁琐的入境手续办理、老师们到来后的工作安排、生活适应问题,要带领老师们熟悉环境、以及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无数个日夜都让我辗转反侧,各种艰辛尽在不言中……好事多磨,在与国内郭老师、张老师、陈老师等各方通力合作下,终于顺利完成老师们的派出到岗工作。
再续前缘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在向负责老师请示之后我提前结束了任教工作, 离开了柬埔寨,来到了我的“长安”—新加坡。我幸运地在一群大神“打架”、强者过独木桥般的“厮杀”中被选进了新加坡最顶尖的国际学校,一所哈佛、剑桥等常春藤名校的生源输送学校。
作为外派教师管理教师,我时刻关心着柬埔寨的疫情,牵挂在柬同事们及外派教师们的日常;通过与国内外各方沟通与协调,维持着海内外院校的合作,紧密关注着母校的动态。变的是梦想施展的平台,不变的是我与热海大奇妙的缘分。热海大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我希望以新的角色,不变的赤子之心继续为母校做贡献。热海大在我身上的烙印也会陪我逐梦远航。山水一程,三生有幸,“缘”来还是热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