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传播中华文化” ——我校“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2021年外派教师岗前培训班开班
时间:2021-05-31
5月31日下午,我校“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2021年外派教师岗前培训开班典礼在海南大学举行。此次岗前培训班由我校主办,海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办。柬埔寨王国驻海口总领馆黄万达、海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苏燕、海南省委统战部侨务二处处长朱玉华、海南大学副校长叶光亮、我校副校长廖民生等出席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邓颖颖研究员主持。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计划财务处、民族学院、人文学院,海南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相关领导、教师及38名培训学员等参加了此次开班典礼。

廖民生代表我校首先对来宾及学员的到来表示感谢,今年是我校外派教师项目实施的第三年,我校创新实施外派教师选拔方式,遴选全国范围内汉语国际教育行业的有志之士,增加派出名额,扩大项目影响。参与培训的外派教师人数从去年的12位增加到了38位,其中14位为国内具有丰富外派经验的专业教师,24位为我校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今年年初,我校与海南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本着“互助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予以相互支持和帮助,廖民生说,在此背景及当前全球疫情特殊情况之下,此次培训班的召开意义重大。不仅表明了我校外派教师项目合作成果显著,更体现出我校在汉语推广及继续促进与东盟国家民心相通,文化互鉴,教育合作共赢的决心和信心。廖民生鼓励各位学员珍惜此次培训机会,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克服疫情、迎难而上,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发声出力、发热发光。

海南大学叶光亮副校长对来参加开班典礼的领导、嘉宾以及培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海南大学为参训学员提供更具针对性、实践性的培训课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希望学员们能够在此次培训中有所收获,将培训所学应用到海外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柬埔寨王国驻海口总领馆总领事黄万达表示近年来柬埔寨与海南在教育、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频繁且深入。他说我校东盟外派教师项目,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并对我校及赴柬埔寨外派教师对柬埔寨汉语言文化教育事业的支持和贡献表示诚挚感谢!海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领导苏燕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各位外派教师“以侨胞为桥梁、以联谊为纽带、以文化为载体”,向外界介绍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加深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认识。培训教师代表张钊在发言中承诺,将尽最大的努力,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经验,为推动东盟国家汉语教学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学员代表刘慧泉表示,大家非常珍视此次派出活动和培训机会,一定会牢记使命,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传播中华文化。

开班典礼现场还播放了往届外派教师在境外工作分享及对此次外派教师们的寄语和祝福。廖民生代表我校为优秀外派教师代表邓瑶、骆增烨颁发荣誉证书,对外派教师们在特殊时期的“逆行”,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殷切的盼望。希望大家能够客服困难,承担好教授汉语、交流文化的重担。

本次岗前培训班为期两周,课程涉及对外汉语专业知识、汉语教学技能、中国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育心理知识、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含东盟概况)、当前国家安全形势与中国应对战略、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思想等方面展开教学培训。
“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外派教师项目是我校获国家外交部、财政部批准立项的“中国—东盟海洋人文合作与交流平台”的八个子项目之一,是履行国家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建设使命和落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职责的重要平台。2019-2020年,我校通过东盟项目派出2批次27人次赴柬埔寨、菲律宾、老挝、泰国、缅甸等东盟国家任教,特别是2020年面临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我校顺利完成了8位教师的外派工作并与外派教师密切联系,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外派教师们在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外派工作。疫情期间,外派教师们服从管理,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可谓“最美逆行使者”,此次外派工作也赢得了国内外媒体及相关单位的关注,体现了紧密团结、共克时艰的人文精神。